莆房视点

本土房企被逼至墙角 涵江楼市进入寡头时代

2016-12-20 来源:莆房网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较早前,进入涵江楼市的大多是一些资质一般的本土房企或中小房企,随着这些房企所开发的楼盘渐渐进入交房入住期,不少问题也集中爆发。近一两年来,涵江楼市的负面新闻频繁出现,“消防不过关”、“物业蛮横管理”、“房产证无法办理”等消息充斥着眼球,引发网友对涵江房企的资质及生存现状的探讨。

  涵江楼市发展30年 本土房企生存空间收窄 

  1984年12月,涵江首家房企——涵江区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并于次年与香港信嘉公司合作开发涵江首期华侨商品房。本土房企最早从涵东等片区开始建设,也出现大地、飞旋等一批领头房企,之后便是宝厦、景隆、恒润、万嘉、骏乘等房企进入塘北片区拓荒、改造。如今涵江房地产发展已30余年,本土领头房企已由骏乘地产接棒,此外还有保利、华永、武夷等外来房企进入涵江“造城”,楼市已经发展巨大变化。 

  涵东某项目营销总监陈先生告诉笔者,早期涵江楼市发展刚刚起步,对一些房企的资质并没有严格把关。很多涵江开发商只想搭乘全城大开发顺风车分羹一勺,奉行的是“有房卖就行”的开发原则,楼盘的要求比较低。但是随着楼市逐渐规范化,竞争就愈发激烈,购房者越来越讲究的是软服务、软设备,如物业服务、小区规划、配套前景等。品牌房企一进入涵江楼市之后,在这几方面上本土房企的弱势就一下子凸显出来,于是物业纠纷、信誉受损、资金紧张、房闹等问题不断。 

  塘北某项目翁经理坦言,涵江楼市目前处于寡头时代,保利城在涵江楼市一家独大。多数楼盘都面临去化压力,甚至有的楼盘主要是靠政府的拆迁补贴去化房源。受大环境的影响,融资渠道收紧,不少本土房企资金链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有的房企通过借款抵押等方式来维持资金流动,“员工工资发放都成问题”、“资金严重紧张”等传闻也非是无中生有。现在很多早期的开发商都在收回资金,打算撤出房地产。

  多家大咖房企继续看好涵江楼市

  现如今,涵江楼市已经告别跑马圈地的时代。随着拿地的难度加大,本土房企的传统开发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留给本土房企的生存空间已经十分狭窄。近几年,在涵江土拍现场除了还能看到后起之秀骏乘地产的身影外,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其他本土房企的身影。业内人士翁经理表示,现在楼市核心是要求你有运营能力、有资本运作能力,有专业的开发能力,以及对资本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本土房企没有充足的资金,早早地被拦在了买地的大门之外。 

  与此同时,涵江房企之间的合作也变得更加频密,如今区域最高价地块的缔造者,也是涵江手握大量资金、操盘能力较强的房企联合体。如保利与涵城集团共同开发保利城四期别墅项目,与骏乘地产等合伙开发涵江渔网厂地块。毕竟如今房地产已进入“白银时代”,房企间恶性竞争只会两败俱伤,为了抱团取暖资源互补,大牌房企与本土领军房企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涵东某项目营销总监陈先生表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大牌房企进入涵江。其实在涵江渔网厂地拍卖之前,碧桂园、万科等知名房企都去涵江市场进行调查,大牌房企看好涵江市场意图非常明显,留给涵江本土房企的空间越来越窄了。因为从涵江“一核四翼”的整体发展战略来看,未来土地出让主要集中在兴涵水都、商贸城片区、塘北及中信未来城等片区。其中塘北经过这几年发展,已经只剩下一些零星地块,很多本土房企基本上手无余粮。而兴涵水都、商贸城等片区地块面积较大、配套尚未成熟,需要品牌房企运营开发,而这些全国房企有品牌优势,也需要当地资源,未来房企间的强强联合或成为涵江楼盘运营开发的主要模式。

莆房声明:莆房视点栏目所有文字均为莆房网原创内容,版权均属莆房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买房投资建议。
论坛互动 优惠登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