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区

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社区保护发展规划方案公示

2024-01-16 来源: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最新消息:荔城区西天尾镇的后黄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最美乡村,福建省著名侨乡、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全村现存40处古建,莆阳古厝与百年侨厝交相辉映,见证了后黄村从明清至民国建筑风格的演变。

  1月12日,荔城区政府公布了后黄社区保护发展规划方案。保护类建筑2幢、修缮类建筑7幢,改善类建筑共21幢,整治改造类建筑共87幢、拆除类建筑共32幢(包含乱搭乱建的简、棚构筑物),一起来看一看。

  广大市民朋友们:

  为进一步加强西天尾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2023年9月,西天尾镇人民政府授权莆田市荔城区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中鸿伟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社区保护发展规划方案。2023年12月8日,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局、区文旅局、西天尾镇人民政府邀请省、市专家,市、区两级相关单位、西天尾镇人大代表、政协代表、相关居民代表参加,在西天尾镇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国家级传统村落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社区保护发展规划编制成果评审会(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视频会议举行)。具体内容如下:

  一.规划范围:

  1.传统资源调查与建档,调查范围为后黄村村域:东至涵江区漏头村,西至碗洋村,南至澄渚村,北至三山村,总面积61.29公顷。

  2.村落发展规划,研究范围为后黄社区中心:以村庄东部村界为界,西以村庄西部道路为界,南以村庄南部溪流为界,北至林水镜故居以北,规划面积为42.87公顷。

  二.规划期限:

  为2023-2035年,分为近、中、远三期,其中:近期为2023-2025年;中期为2026-2030年;远期为2031-2035年。

  三.保护结构:

  规划打造“一心、两轴、五区、多点”的功能结构。

  “一心”:划定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以及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的地区为核心保护区;

  “两轴”:依托村庄主要道路和传统资源的布点,形成村庄发展轴;

  “五区”:游客接待服务区、传统民居展示区、国防教育文化体验区、乡野农事体验区、文化游学体验区。

  “多点”:桃源社保护点、龙华书院保护点、民国往事馆保护点、贞德庵保护点、黄氏宗祠保护点、北碉楼保护点、林水镜祖屋保护点、南碉楼保护点等。

  四.核心保护范围划定

  1.划定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以及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的地区为核心保护范围,四至范围:东至后黄360号、23号东侧,西至后黄360号,南至后黄58号、忘忧园,北至林水镜故居,总面积2.81公顷。

  2、建设控制地带划定

  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四至范围:东至后黄360号、23号东侧15米,西至西侧村道,南至后黄58号、忘忧园南侧15米,北至林水镜故居北侧15米,总面积5.01公顷。

  五.保护更新规划

  规划将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分为保护、修缮、改善、整治改造和拆除五个类别。

  1、保护

  对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和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要依据文物保护法进行严格保护。后黄社区村落内共有保护类建筑2幢,分别为桃源社、北碉楼,建筑面积756平方米。

  2、修缮

  对历史建筑应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整治导则(试行)》关于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进行修缮。后黄社区村落内共有修缮类建筑7幢,建筑面积2018平方米。

  3、改善

  对于传统风貌建筑应保持和修缮外观风貌特征,特别是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细部构件或装饰物,其内部允许进行改善和更新,以改善居住、使用条件,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后黄社区村落内共有改善类建筑共21幢,建筑面积4597平方米。

  4、整治改造

  对传统风貌不协调或质量很差的其他建筑,可以采取整治、改造等措施,使其符合传统风貌要求。后黄社区村落内整治改造类建筑共87幢,建筑面积17644平方米。

  5、拆除

  对那些影响文物和历史建筑原有风貌的建筑物,对景观视线有较大影响的建筑物,涉及规划市政道路及妨碍消防通道的不协调建筑物,应逐步拆除。后黄社区村落内拆除类建筑共32幢(包含乱搭乱建的简、棚构筑物),建筑面积2923平方米。

  六.近期保护与建设内容

  1.按规划要求严格控制后黄社区村落内的各类建设活动,不得继续进行破坏村落历史环境、传统风貌及建筑的活动。

  2.严格控制建筑的使用功能,禁止进行污染严重、可能危及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使用活动。

  3.对后黄社区村落内危旧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进行抢救性保护,尽快做好加固维修工作,避免自然灾害时坍塌和损坏事故的发生。

  4.加强人居环境卫生的治理,增设公厕、果壳箱、垃圾收集点等环卫设施,增加保洁人员的配备。

  5.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按规划要求进行保护性修缮,使之得到有效的保护,结合旅游发展规划逐步植入各类功能。

  6.重点整治村口的环境,拆除古村内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新建筑、搭建建筑,通过环境景观提升、传统建筑修复等措施恢复后黄社区的历史风貌。

  7.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在传统建筑室内设置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对传统建筑与建筑材料进行防火技术处理,消除火灾隐患;更换老化的电线、管道。

  8.建立解说标识系统,初步构建后黄社区文化旅游线路,逐步开展文化游、体验游等旅游项目,将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福建省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莆田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文件精神,将以上方案进行公示,征求公众意见,欢迎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与监督,并提出具体宝贵意见建议或提供相关历史文化遗产线索。公示时间为2024年1月12日至2024年2月12日止。

  在公示期限内,市民若有意见,可来电或来信反映。来信请邮寄:荔城区政府大院荔城区住建局(收),邮政编码:351100。联系电话:0594-2292038(联系人:小吴)、0594-2892519(联系人:小黄)。

  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人民政府莆田市荔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莆田市荔城区自然资源局莆田市荔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24年1月12日

论坛互动 优惠登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