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动态

福州:捂盘囤房我行我素 严打如隔靴搔痒

2009-11-21 来源:海峡都市报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今年来,福州楼市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由年初的过冬转为三季度的火爆,一手房月成交均价从6000多元涨到8000多元。楼市的骤然回暖,让一些开发商“好了伤疤忘了疼”,像2007年那样捂盘惜售、哄抬房价、和政策打擦边球的手法屡见不鲜。为此,住建部近日向各地下发通知,要求及时发现查处开发商炒卖房号、捂盘惜售、囤积房源等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提出不得分批、分次销售,不能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应合理确定商品房项目预售许可规模。

  而对此,省建设厅也曾多次下发文件,要求严查楼市违规,约谈、勒令整改违规行为。但记者调查了解到,在福州,计划同一天竣工的8栋楼,居然分4次做预售审批,同一栋楼分层“销控”,甚至一栋别墅申请一个预售许可证,此类制造旺销、抬高房价的现象屡见不鲜。

  那么,此次住建部的通知,是否真的可以抑制市场乱象,还是和以往的文件一样,仅仅只是“隔靴搔痒”?政策“隔靴搔痒”又是因何而起?有没有有效措施抑制市场乱象?

  【乱象】

  5个月前售出的房源 仍是“抵押未售”状态


  “5个月前就说卖掉的房子,居然还是‘抵押’状态!”福州的岳小姐告诉记者,今年5月,她在金山一个楼盘看中一套10楼的房子,可是销售人员告诉她,该楼层的房子全部都卖完了。销售人员还“提醒”她,买房要趁早,现在楼市比较火爆,很快就没房子了,建议她考虑剩下的房源。岳小姐说,不到一个月就卖得差不多的热销局面,让她颇为紧张。

  然而,上个月岳小姐在福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的官方网站“房地产信息网”查询时发现,她5月份看中的那套房子,依然为“抵押”状态,也就是说那套房子根本就没有销售出去。“肯定是开发商把房子藏起来,制造热销的假象!”岳小姐气愤地说。

  开发商为何有房不卖?一位从事房地产营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的成交均价与5月份相比,已经涨了1000多元,开发商放着这房子,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可以多卖十几万,何乐而不为呢。

  按栋开盘 制造旺销假象

  除了欺骗购房者外,开发商的捂盘手法还有很多。记者在“房地产信息网”的“预售信息查询”中发现,很多房地产项目都是分批次申请预售许可证。

  金山一个住宅项目,同样是明年2月1日竣工的8栋楼,却分成4次申请预售,有的甚至一栋楼单独做预售审批。更为夸张的是,一个数百套的别墅项目,一栋别墅就做一个预售审批。

  开发商为何干分批审批预售的麻烦事?业内人士透露,开发商推出楼盘时,有时对市场接受度并不明确,因此,会先推出一两栋楼试试市场反应。如果市场反应好,就可以加价再推后面几栋楼。若市场反应不好,就会选择观望等待时机。据介绍,金山年初的时候卖6000多元/平方米的楼盘,9月份已经涨到了8000多元/平方米,一平方米差2000左右,几栋楼下来,获利可观。

  两年前办的预售许可证 房子现在才开卖

  手法更奇怪的是,根据省建设厅此前下发的《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的通知》,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必须在10日内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开盘售房,逾期未开盘售房的,由房地产管理部门收回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但现实中,福州五四北某楼盘近日开盘,一些细心的市民发现,在广告宣传单上的预售许可证号,却是2007年审批的。预售许可证已取得两年为何至今才开盘,这实在让人费解。此外,还有些项目分偶数、奇数层错开销售,让消费者误认为房源非常紧张,要赶紧出手买房。对于这种变相炒作方法,不少市民非常愤怒。

  房地产业界却把这一现象称为“销控”,认为是销售技巧问题,不算违规。一位房地产老总给记者打了个比方,菜市场卖菜,也分好坏搭配销售,房子也是商品,当然可以销控。

  如果一次性把所有房源都拿出来卖,户型和楼层比较差的房源就会积压下来,最终只能贱价甩卖;而如果采用销控,就会合理搭配销售资源,让房子卖个更好的价格。比如,只推出底层和部分优质房源,消费者选择有限,不得不买底层房子。

  【观察】

  重申政策为何不被买账?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消息,针对今年来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所抬头,住建部近日向各地下发通知,要求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公开曝光力度,及时发现并查处开发商炒卖房号、捂盘惜售、囤积房源等违法违规行为。

  住建部强调,地方住建部门要加强对在建项目的监管,摸清底数,全面梳理检查已批未建、已批未售项目的情况。住建部要求,要合理确定商品房项目预售许可规模。商品住宅项目一般不能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对已经办理预售许可的,应一次性将全部房源公开对外销售,不得分批、分次销售。

  然而,对于住建部的这一通知,不少购房者并不买账。原因是早在2007年,省建设厅就下发相关通知,严禁“捂盘惜售、哄抬房价”。而今年来,无论是住建部还是省住建厅,都已重申过多回,但并未刹住市场乱象的滋长,消费者和开发商也逐渐“习惯”这些乱象。

  “隔靴搔痒”难以避免?

  那么,为何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不能起到威慑作用呢?对此,省住建厅有关人士坦言,监管的文件并不是法规,没有执法权,监管部门也很无奈。而建设监管部门也只能约谈、责令整改、曝光一些违规行为等,这对开发商影响有限,违规成本太低。

  如日前南京市为了打压开发商囤房惜售,对违规开发商“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就被广泛质疑处罚太轻。有专家提出,如果责罚的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就会变相鼓励开发商捂盘涨价。除此之外,一些地市建设部门官员也认为,开盘时间、销售信息等比较散,实时监管起来确实有难度。

  而一些市民认为,在房价高涨时谈监管,而一旦市场稍稍转冷,监管部门就叫停原先的政策,对于这种“一阵风”的监管,“隔靴搔痒”也就无法避免。而从中透露出的开发商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暧昧关系,反而让购房者更加反感。

  □观点

  “市场化”与“加强调控”

  对于目前楼市的乱象,房产专家陈国旺认为,政府在遏制捂盘惜售和哄抬房价上,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措施。他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开发商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因此应健全“信息公开”的制度,规范市场。在保障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同时,政府应该尽量让商品房市场化,由市场来调控引导。

  房产专家王阿忠则持另外一种观点,他认为,政府不仅要保证信息公开,更要深层次介入房地产市场。王阿忠认为,房子是特殊商品,属于不完全竞争,虽然在土地拍卖的时候是自由竞价,但是一旦获得土地,开发商对房子就存在垄断定价问题,不可能像普通商品一样自由流通。

论坛互动 优惠登记 回到顶部